内容摘要:
2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召开,介绍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情况。会上有记者问到:“针对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强调的种植牙等耗材品种,今年的具体安排是什么?”
口腔科在医疗圈中的“超然地位”亦对定价产生重要作用。在医生群体中,口腔科医生对医院的依附性最低,自立门户“单干”的成功率最高,遍地的口腔诊所就是最好的证明,抓住口腔诊所红利期,任何一家小诊所都能混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政府介入其中,整顿行业,口腔医疗行业必定会淘汰一大批中小型诊所,政府的 监管一定不会缺席,虽迟必到。
图源:摄图网
这导致相比其他医疗门类,口腔科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相对较小,有着更为可观的“溢价空间”。因此,如何准确评价口腔科医疗服务的价值,将是继集采后又一重要研究方向。
种植牙进集采消息传出后,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相比于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传统耗材,种植牙的市场大多在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手术量不大。若像以往集采那样,由公立医院报量,可能会使整体采购量不高,减弱全国集采议价能力。
根据宁波医保局官网,2021年8月,宁波市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召开座谈会,要求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对于医保局提出的价格谈判方案,在场的多数供应商表示赞同。
参与医保种植牙的医疗机构对目录内的品牌种植牙实行整体打包收费,即按照医疗机构等级区分二级及以下、三乙、三甲3个档次,国产品牌3000元、3200元、3400元,进口品牌3500元、3700元、3900元。签约医疗机构统一按照上述标准收费。
老百姓对于种植牙进集采自然喜闻乐见,可口腔医生群体则心情复杂,有支持者,但反对的声音似乎更为明显。主要矛盾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相比于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这意味着中国种植牙市场尚属于发展初期。
有部分口腔医生担忧,价格降低势必会造成我国种植牙需求释放,大批“非刚需”的跟风种牙将会挤压本就不宽裕的医疗资源,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求医环境变差。
自集采政策实施,有关质量的质疑声就从未停歇。
据专业人士透露,中国种植牙和发达国家没过、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长远来看中国种植牙人群不稳定,日常需求不大,口腔健康常识未全面普及。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个人选择质量更好进口产品没有任何问题。但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国家阶段,对于很多人来说“能用”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集采从来就不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硬性政策,它的本质是兜底,让更多人能多一个选择,多一分希望,多一份选择,不会让穷人种不起牙。
收入永远是最敏感的问题,对于医生这种自带光环的行业尤其如此。种植牙集采会不会对口腔医生的收入产生影响,目前还是个未知数。正如前文所说,口腔医生的收入并不完全依赖耗材。
不过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种植牙进集采是一个信号,口腔行业面临整顿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说高昂的价格可以用人才稀缺和高精尖技术来解释,但定价混乱,过度营销等现象足以说明这个行业的混乱程度。
集采是第一步,后续跟进的政策必然着重于整顿行业乱象。这对于靠时代红利发财的浑水摸鱼者是场灾难,但对于技术可靠的踏实“手艺人”却是极大的机遇,降价后释放出的庞大种植牙需求会成为新的红利,有本事的口腔医生依然风光无限。
推荐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微信二维码